
【一看就懂】什么是接力、流转和投屏
接力、流转和投屏是大家讨论多设备协同办公时常提到的三个词。这几天在逛 B 站时发现还是有很多小伙伴搞不懂三者之间的区别,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这三个概念。
注意:
1. 本文为了让大家好理解,使用了一些浅显易懂的替代词代替专业词汇。不严谨,但是容易理解。
2. 本文中的接力,流转和投屏都是狭义概念。由于现在很多 KOL 已经把这三个词混着用了,所以从他们的角度讲,这三个词没法区分。
3. 本文中几乎没提到 OPPO 是因为不了解。
4. 本期视频中的所有素材可以在这个链接中看到视频版,更直观。
# 接力
接力指的是 A,B 两个设备都有 APP,A 使用该 APP 后,可以通过极简单的操作,比如点击托盘栏对应的图标,让 A 当前 APP 的状态转移到 B 设备上相同的 APP。
以下图为例,在 iPhone 上使用 Safari 浏览网页,在 iPad 的 Dock 栏上会出现对应的图标,点击对应的图标即可唤醒 iPad 上的 Safari 继续浏览刚才的网页。
苹果的应用接力演示
相似的操作在华为和小米上都能实现。
小米的哔哩哔哩应用接力演示
A,B 两个设备不一定必须是同平台设备。比如这次的 VIVO 的原子套件,就是每个支持的应用都分别做了 PC 版,HD 版和手机版三个版本。再比如 Safari 也支持从 iOS 平台向 MacOS 平台接力。
接力的优点:
应用完全运行在对应设备上,当接力后,每个设备都可以独立使用,无需原设备常驻在网络。
接力的缺点:
需要厂商主动适配,是一种被动适配方案。
设备厂商给应用厂商留下接口,应用厂商自己去根据接口进行适配。
由于这个原因,即使是号称生态最好的苹果,也只有 20 几个应用支持接力。
而且两个设备间接力时能传递过去的信息极其有限,不见得能百分之百还原之前的应用状态。
比如知乎 APP 的接力,就只能接力过去当前你在看哪个答案,但是编辑一半的回复不会被接力过去。
目前支持接力的品牌:
【苹果】支持 iPhone、iPad 和 MacOS 之间,有 20 多个应用支持。其中,iPhone 和 iPad 之间接力的应用支持较多,和 Mac 之间支持的应用较少。
苹果所有支持接力的应用列表:
自家应用:短信、电话、FaceTime、通讯录、Safari 浏览器、备忘录、苹果办公三件套;
第三方应用:知乎、微博、微信读书、WPS、豆瓣、夸克浏览器、Alook 浏览器、爱奇艺、PDF Expert、Chrome 浏览器、Notability、Firefox 浏览器、EuDic、每日英语听力、marginnote3、goodnotes。
【华为 / 小米】支持手机和平板之间,有 10 多个应用支持,大多数都是自家应用和影音应用,比如短信、电话、笔记、浏览器、B 站、腾讯视频等。
【VIVO】支持手机、平板和 Windows 之间,仅支持自家的 5 个原子套件。
【三星 / 联想】支持手机、平板之间,仅有小于 5 个应用且都是自家应用,包括笔记和浏览器。
# 流转
流转指的是 A,B 两个设备只有 A 有 APP,A 使用该 APP 后,可以通过极简单的操作,比如点击托盘栏的图标,让 A 上的 APP 的显示元素 (而非屏幕内容本身) 转移到 B 设备,从而 B 设备可以无缝使用到 A 设备上该 APP 的当前状态。
再次强调,流转并不是把屏幕内容本身传递过去,而是把 APP 的把显示元素传递过去,类似于串流。
由于传递的不是屏幕内容本身,被流转的应用都能完美的支持目标设备的屏幕大小。而且,原设备的屏幕也会被释放,可以使用其他 APP,也可以同时流转多个应用。
举个例子,在一台华为手机上运行百度云 APP,然后流转到另一台没有安装百度云 APP 的平板上,你会发现,百度云 APP 的当前状态被完美保留,同时也自动适配了屏幕比例和平行视界,右侧的手机界面也被释放。
华为的应用流转演示
王者荣耀流转后也是自动适配屏幕布局
流转是接力的同位替代和强力补足。它的优势在于,只要硬件厂商实现了这个功能,即使软件厂商不做适配,也会支持非常多的应用。
缺点是,由于被流转的 APP 实际还是运行在原设备上,所以原设备并不能被完全释放或者断开网络。
目前支持流转的品牌:
【华为】支持电脑、手机、平板之间相互流转,支持超多应用,适配好。
【小米】支持手机流转到平板,手机流转到电脑,相较与华为的流转,流转后支持平行视界的应用数量少很多。
# 投屏
投屏,顾名思义,就是把屏幕上显示内容投过去。这个过程不会对屏幕内容有任何修改,所以既不能保证屏幕适配,也不能释放原设备的任何部分,包括屏幕。同时,当 A 设备投屏到 B 设备时,A 设备不能干其他事情。
投屏是流转的下位替代功能,虽然它看起来也可以实现跨设备无缝切换。相比于流转,手机不可释放,延迟高,适配差,不能多应用同时流转,都是投屏本身的缺点,也是投屏和流转的区别。
投屏后因为不适配上下有大黑边
官方支持投屏厂商:
【苹果】支持 iPhone 和 Mac 之间,仅投屏。无附加功能,比如文件从一个设备的应用 A 拖拽到另一个设备的投屏窗口的应用 B (以下简称 “文件拖拽”) 等,(例:从 iPhone 投屏到 Mac 的窗口中选中一张图片,直接拖拽到 Mac 的 iWork 中自动插入。该功能华为小米都可以实现)。
【华为】不支持流转的应用大多支持投屏。支持 “文件拖拽” 等一系列附加功能。
【小米】MIUI12.5 以前的 MIUI For Pad,MIUI+ PC 版 (介于流转和投屏之间)。支持 “文件拖拽” 等一系列附加功能。
【OPPO】手机和平板之间,附加功能未知。
【三星 / 联想】手机、平板、电脑之间。支持简单的 “文件拖拽” 操作。
除此之外,安卓侧都支持第三方投屏软件,可以把任意安卓设备投屏到电脑,并且实现简单的文件传送等操作。比如常用的安连,联想的 Lenovo One Lite。
最后再简单说几句 “多屏协同”。无论是接力,还是流转和投屏,都只是多屏协同的一部分。
多屏协同本身是以 “多设备之间高效无缝办公” 为目的。
所以多屏协同还包含了诸如方便的文件传输,剪贴板共享,以及前文提到的跨设备拖拽到应用等功能。
换言之,不是说只投个屏,就能叫 “多屏协同”。
除此之外,云同步也是多屏协同办公的重要组成部分,比如 OneNote,WPS 云文档,腾讯文档等一系列协同办公 APP。
华为智慧屏,三星的 dex 模式,苹果的副屏模式,曾经老罗的 TNT,也是多屏协同办公的另一种形式,这个有空会细说。
接力,流转和投屏,这三个功能不是 “非此即彼” 的关系,而是 “相互补充” 的关系。在这方面,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华为的综合方案,即:
1. 能接力时优先接力
2. 不能接力时优先流转
3. 不能流转时还能投屏
相比之下,苹果生态的仅接力模式需要全程等厂家适配,太过被动,这么多年了也仅支持为数不多的软件;联想和 OPPO 的仅投屏模式太过简单,也不够方便;小米虽然啥都做了但是又都没做到好用。
以上就是本期专栏的全部内容了,如果有帮助到你多了解一点点数码,或者对内容有不同的观点,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我是御坂初琴,一个追求极致的系统功能性的数码爱好者。下期专栏再见。